禁天漫堂 上元之夜,故宫亮起来!
正月十五,上元节,
新春第一个月圆之夜。
上元节也俗称为元宵节,另有灯节、春灯节之称。
在这天,人们会召集家人一起吃元宵(汤圆)、赏月,带孩子们燃灯、放焰、猜灯谜,还要再去看看舞龙、舞狮子!
在这天多种多样的庆祝活动中,上元夜赏灯最令人期待!月影初摇,上元夜的庆祝活动拉开帷幕——无论是紫苑或是市井,皆火树银花,夜亮如白昼。
自古佳话千篇,上元夜是个极具浪漫属性的传统佳节。
上元节节庆性的张灯活动可追溯到汉代。汉文帝为庆祝在正月十五平定吕氏集团,在这一天晚上“金吾驰禁”,允许人民晚上游乐,赋予张灯民众“狂欢”性质,奠定了上元节的民俗基础。
到了唐代,上元节的节庆时间延长,向正月十五前后各扩展一天,变成了三天。皇帝高度重视上元节庆,还将宫廷游乐活动推向民间,使上元节成为宫廷与民间的联欢庆典。
据唐代张鷟《朝野佥载》记载:睿宗李旦在先天二年(713年)正月十五、十六夜,在长安城安福门外陈设灯轮,灯轮高达二十丈,用锦绮做衣,用金玉做装饰品,在上面点燃了五万盏灯,就像花树一样。
上元观灯的活动在唐代以前并不是年年举办,从宋太宗赵光义开始,上元庆典步入制度化、惯例化的轨道,上元游观之盛更超过了前代。
宋徽宗赵佶非常喜欢过上元节,他曾在宣和五年(1123年)下令,都城开封府从腊月初一日开始放鳌山灯,一直持续到次年正月十五日夜。宋徽宗本人甚至会赏灯一直到天明。
在一本记录元大都繁荣景象的著作《析津志》中,有一则关于元宵放灯的传说。忽必烈建都北京之时,曾听取太保刘秉忠的建议,以丽正门外第三座桥南的一棵树为朝向建设大内。这棵树被封为“独树将军”,赐金牌。每年元旦朝会、皇帝的生日万寿节以及元宵三夕,都要在树身上悬挂诸色花灯,远远望去,好像火龙下降一样。
在中国历朝历代中,明代上元庆典持续时间最长,达10天之久。明宫上元庆典,气势磅礴,异常奢华。在上元之前,钟鼓司或者在乾清宫丹陛上安放七层牌坊灯,或者在寿皇殿安放方圆形的鳌山灯,鳌山灯有高达十三层的。
“都人盛说先宣德,许看鳌山近禁中”,明代宫廷鳌山不仅仅供官人观赏,也让京城老百姓靠近观看,也有与民同乐的意味。
清朝的上元节,庆祝活动更具有程式化、仪式化等典制意义。乾隆皇帝发展了前代的上元灯词,将其体制确定为八首七言绝句,这种上元系列诗创作的范式被嘉庆帝、道光帝继承。
清 弘历元宵行乐图轴(局部)
清宫上元节挂灯,也有灯戏、火戏表演,并且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所谓灯戏,即由多人舞灯拼出吉祥文字及图案,这类似于现代的大型团体操表演,还留下了《万年长春富贵灯》《福禄寿灯》《万年如意灯》等戏本。
清管希宁元宵同乐图轴
元宵佳节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了中国人古往今来对生活的种种美好祝福和期盼,装点了一代又一代人温暖的年节记忆。今月曾经照古人,也辉映着绵延至今的年味儿,温柔地漫进这座城——
为了用更“接地气”的方式与博物馆观众对话,为了进一步“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活起来”,为了让大家享受更多“传统节庆”带来的团圆幸福感,2019年的上元之夜,故宫博物院特举办“紫禁城上元之夜”文化活动,建院94年来,首次在晚间免费对公众开放!
今晚,紫禁城古建筑群将第一次在晚间被较大规模点亮。“紫禁城上元之夜”将在文物保护的基础上,利用高新科技产生的光影对比,使被点亮的区域具有“见光不见灯”的自然立体感。
午门—雁翅楼亮起来!
午门城楼及东、西雁翅楼在灯光的映照下,延展雄姿。
太和门亮起来!
相约金水桥的蜿蜒,在太和门广场看缤纷。
午门城楼的西马道,“紫禁城里过大年”展在上元夜更多了喜气祥和!
角楼亮起来!
一排高挂的红灯笼,将行至东南角楼的城墙装点出满满的节日气氛,游客可以在东南角楼欣赏虚拟现实影片《角楼》;还可以到东华门城楼,参观“营造之道——紫禁城建筑艺术展”。
沿途,以屋顶为纸,以灯光为笔的《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卷》展开画卷,行人至此,仿佛画中漫步。
太和殿亮起来!
当走在近千米长的布满红灯笼的故宫东城墙上时,可以远远看到太和殿笼罩在灯光下,熠熠生辉。
临近城墙西侧的部分古建筑也被点亮,畅音阁戏楼正上演着精彩的戏曲表演。
神武门亮起来!
流光溢彩的神武门,余味回转,此处正是“紫禁城上元之夜”的尾声,愿大家乘兴而归。
禁苑东风暖,青霄月正中。冬尽春来,四季流转,故宫博物院想给大家的“好看”不止于白昼。
上元之夜,点亮这座城,点亮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也点亮每一段对团圆的朴素记忆,每一份对年味儿的渴望,每一瞬寄放他处的思念。
祝大家,
元宵节快乐!
摄影/刘志岗、李凡、朱楷、
冷含章、金悦平、余宁川、柳叶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