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马性生话 人性法则探秘:从动物性、劣根性和趋利性,3大人性本质说开去
说句能让大家醍醐灌顶的话吧:
一切贫穷,都是因为思维禁锢;一切痛苦,都是因为不懂人性。
豆豆的长篇小说《天幕红尘》里男主叶子农也有句话振聋发聩:世上所有的人,只要人性没发生质变,就是人的那点事,只是随着条件的变化以什么形态呈现而已。已有的日后必有,已行的日后必行。
也正如《圣经》所说,日光之下并无新事。
老子的《道德经》虽名为「道德」二字,但实际上通篇讲的也跟扬善避恶的「道德」,并没有什么关系,一样还是讲的「人性」。
因为德是万物从道获得的本性,马有马性,牛有牛性,人有人性。人按照道(规律)办事,就是德。
所以《道德经》本质上也是一部让我们找回自己人性的作品。
付费专栏这篇文章,就从3大层面:「人的动物性」、「人的劣根性」和「人的趋利性」,这3大人性本质,带大家深入剖析人性,让大家对「世道人心」有更多的领悟,对「人性法则」有更多的洞察:
一、人的动物性
可能有人会问,人作为万物之灵长,世界的主宰,身上应该没有多少「动物性」了吧?
你要这么想,可就错了,而且是大错特错。
人说穿了,仍然不过是个「高级动物」。
刘慈欣在他的《三体》里说,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兽性失去一切。
人的动物性可见一斑。
冯唐对一个相对完整的人的定义是:释放兽性,体味人性,挖掘神性。
可见一个人是兼具兽性、人性和神性的。
其中兽性是基础(本我),人性是进阶(自我),神性是升华(超我)。
但不管是人性还是神性,都是在兽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人说穿了,在某种程度上跟动物没什么两样,看看动物的这些行为吧:
你以为人会不一样?这种「自动播放式」的动物行为模式,人一样也有:
看到吃的(哪怕是图片),会自动分泌唾液,甚至有个成语叫「望梅止渴」,还有个成语叫「画饼充饥」;
看搞笑视频时,哪怕视频并不搞笑,但只要在中间插入「罐头笑声」,就会觉得很搞笑;
看到饭店门口排起长龙,哪怕全是托,也会习惯性地去随大流。
我之前写的一篇文章,讲人际关系中的一个关键词「试探」。
有个评论说,“看你说的人与人之间的试探,好像是狗和狗见面似的,相互之间闻一闻、嗅一嗅。”
我回复他说,“不要低估人的动物性”。
没想到,点赞很多。
可见,我们人无论再怎么进化,再怎么聪明,充其量,仍然不过是个高级动物罢了。
但人生很多事情,是需要逆本能的,如果我们依照我们动物性的本能去做事,爽是很爽的,比如刷短视频、玩游戏,这种即时满足的事情做多了,人很快也就废掉了。
张一鸣说,平庸有重力,需要逃逸速度。
在这个「熵增」的世界,惰性无处不在,一样也需要逃逸速度——逆人性才是最好的对抗熵增的办法。
有句话说得好,简单的事听本能的,复杂的事要反本能;短期利益听本能的,长期利益要反本能。
这也正是人生最吊诡的地方:几乎100%对人生长期来讲有益的事情,都是需要逆人性,先苦后甜,延迟满足的。
二、人的劣根性
从「人的动物性」再往里深挖一点,更深层次的人性,就是「人的劣根性」。
很多人可能会认为人的劣根性是贪婪、自私、懒惰、嫉妒、虚伪、狂妄自大等等。
但其实都没有说到根本,在这个残酷的「弱肉强食」的丛林社会。我认为人最大的劣根性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