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仔派对渠道服下载不用实名认证 面对未保争议,《蛋仔派对》继续升级“防沉迷”举措,全渠道接入人脸识别
12月8日,《蛋仔派对》就近期关于“未成年人冒用成年人账号进行游戏”的争议,发布了《致家长的第二封信》,宣布将要推出三大“防沉迷”举措,严防“冒用成年人账号”等行为。
具体来看,《蛋仔派对》推出的三大举措包括全渠道接入针对高风险人群调起人脸识别的机制,全平台设置未成年退款专属客服入口,以及上线一键禁止充值、禁止游戏功能。
“只要有一个孩子选择《蛋仔派对》作为陪伴,我们就一定会竭尽全力,给他一个更健康、安全、快乐的成长环境。”《蛋仔派对》方面表示,始终把未成年人保护作为最高优先级的工作,组织专项团队与行业各方协作,解决难点、卡点。
爆火与争议
这款网易自研的派对游戏,已经迅速成长为游戏行业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七麦数据显示,《蛋仔派对》今年初霸榜App Store游戏免费榜长达两个月。截至发稿前,该游戏累计注册用户数量已经突破5亿,成为网易旗下用户量最高、增长最迅速的游戏产品。
火爆有时候也是一种挑战。近年来,未成年冒用监护人信息注册账号、要求家长“代过人脸”绕过“防沉迷”系统的案例屡见不鲜,引发大量未成年游戏充值退款纠纷,也已成为游戏行业亟待解决的新问题。
此前,国家新闻出版署曾发布“史上最严禁令”,明确规定18周岁以下未成年人每周游戏时长不得超过3小时,其充值频次和金额必须与其年龄、智力水平相适应。
例如,游戏厂商不得为未满8周岁的用户提供游戏付费服务;8至16周岁的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50元人民币,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200元人民币;16至18周岁的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100元人民币,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400元人民币。
尽管主流游戏厂商都已经上线了“最严禁令”的游戏防沉迷系统,但仍然难挡部分藏在手机背后的未成年人“借壳游戏”“借壳充值”的漏洞。
据了解,当前未成年人主要通过冒用监护人信息注册账号、利用灰黑产购买账号等方式,“借壳”成年人的身份进行游戏,并通过家长告知、记住家长手机支付密码等方式完成游戏充值。
这让家长和游戏厂商防不胜防。在手机支付便利化、游戏下载渠道多元化、灰黑产交易隐秘化的当下,它们仍在努力探索,想方设法协同产业各方全方位堵住未成年人“一掷千金”的缺口,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但在承受损失、爱子心切的家长们看来,游戏行业似乎做得还不够。
网易的努力
为回应这些质疑,《蛋仔派对》在《致家长的第二封信》中详细披露了目前已经取得的效果,以及未来的计划,以消除误解,与家长携手打造更好的未成年人游戏环境。
目前,针对未成年冒用成年人账号游戏、充值等新难题,《蛋仔派对》已经推出包括小米、华为等全渠道接入高风险人群人脸识别机制、全平台设置未成年退款专属客服入口、上线一键禁止充值、禁止游戏功能等三大“防沉迷”举措。
目前高风险人群人脸识别功能已在小米、华为等头部渠道服进行试运行,近2个月内已累计拦截超500万次未成年玩家高风险行为。接下来《蛋仔派对》将对所有渠道服进行部署,织密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保护网,预计在12月内完成。
同时,网易方面强调,《蛋仔派对》严格遵守相关规定,针对未成年用户有明确的付费限制,凡是认证为未成年人的游戏账号,均会受到政策规定的付费限额约束。
而针对家长反映的退款难问题,《蛋仔派对》同步在全渠道设置未成年退款专属客服入口。截至2023年12月,已累计处理超过3万单疑似未成年相关退款申请,完成处理比率达98%。
不过,《蛋仔派对》亦在信中坦诚表示,在实际处理未成年人退款申请过程中,遇到了部分情况特殊的复杂案例,涉及“成年人多次代过AI人脸识别”等情况及“违规租售账号”等黑灰产问题,在判定是否为未成年充值、账号退款金额等方面需要花更多时间,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处理时效。
据网易方面透露,截至目前,上述联络群登记的590多个退款申请中,超80%已经处理完毕。其中,经核实为未成年人充值的申请,网易方面均采取退款并封禁相关账号处理,帮助家长解决孩子沉迷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还请家长给多一些耐心,我们也愿意积极听取社会各界意见,持续优化大家的体验。”
此外,《蛋仔派对》已上线“一键禁止游戏充值”“一键禁止游戏登录”功能,以从源头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家长通过“网易家长关爱平台”公众号绑定孩子游戏账号,可24小时对孩子的游戏时间、充值情况进行全方位管理、干预。网易方面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有 800万家长使用了网易家长关爱平台功能。
需要社会共同努力
事实上,游戏“防沉迷”是系统性、长期性、社会性的重要工程。这不是家长、游戏厂商某一个主体能够完全解决的问题。多位行业专家均认为,游戏厂商、平台机构、家长、监管机构等各方都应在职责范围内做出努力,从不同角度出发共同解决新问题。
北京云嘉律师事务所律师、中国互联网协会信用评价中心法律顾问赵占领指出,未成年人充值退款一直是行业治理的难点,存在很多复杂性,包括“账号转卖”甚至个别成年用户以成年人充值为名进行“恶意退费”等问题。
在司法审理过程中,依据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原告作为当事人,有责任向法院提供证据来证明其主张的相应事实,尤其是未成年人使用其账户进行充值,那么如果原告不能提供相应证据,则应当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如果确系未成年人使用家长账户充值,家长在维权时首先需要收集相关证据。
日前 ,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针对一起未成年充值退款诉讼做出终审判决,法院认定,因孩子家长未能尽到监护人监管义务,曾通过帮助未成年孩子通过人脸识别认证等行为,放任其进行游戏充值,依法驳回其关于充值退款在内的全部诉求。
判决书显示,网易已经采取远超法律要求的防范措施,主动在游戏中通过大数据定位、人脸识别等技术手段进行未成年防沉迷保护,而当事人未能尽到法定监护义务,并以实际行动放任使用,才是造成未成年游戏并完成各种消费的重要原因。
对此,赵占领进一步强调,对于相关的游戏企业来说,也需要做好技术防范和治理、及时的客服处理以及宣传教育工作,尤其是游戏企业在产品中设置一键禁止充值等功能,甚至可以在整个游戏行业进行倡导,并让广大家长知悉和用于事先防范,以更全面、更好地加强对于未成年人的保护。
“但更重要的是,家长作为监护人,也有责任和义务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与引导。”
而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互联网法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晓春看来,未成年人充值退款问题的核心治理难点,在于如何有效地识别出未成年人身份,尤其是家长存在协助验证的情况,除非未成年人主动通过身份证等方式直接披露身份。
“目前,国内还没有制定特别明确的标准。对游戏公司来说,需要采用多种方式识别未成年身份,包括技术的方式,比如人脸识别技术。我们可以看到,平台企业实际上都有在做出不同程度的这个努力。”
刘晓春建议,平台可以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技术模型,增强算法去识别未成年人的能力。“我们看到网易的回复,他们也在不断加强这方面的技术,我们在监督平台的同时,也需要不断鼓励平台去做更多的努力,积极解决问题。”
“希望将来,平台能够通过更有效、便捷的技术帮助家长快速掌握未成年人的游戏行为,并且及时做好引导,这样才能从根本性上去治理这个社会难题。”刘晓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