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蛋仔派对不用登录版 【松湖朗中|平安松朗】暑假致学生的一封信
擅自结伴不能保
大人陪护不能少
没有救援不要去
陌生水域不可靠
水性差的不救人
安全嘱托别忘掉
03
注意交通安全
为了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提高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规范安全出行行为,松朗小编为您准备了交通安全小知识,一起来看看吧!
1. 上下学途中,要遵守交规:红灯停、绿灯行、黄灯等一等;过马路时不追逐打闹、不横冲直撞、不猛跑、不忽然加速或中途折返;不在机动车道翻越护栏横穿马路;行人过马路要走斑马线。
2. 行走时不要嬉戏打闹,保持良好的外出习惯,不使用滑板车或者旱冰鞋等工具出行。
3. 未满12周岁不能骑自行车上路,不坐副驾驶;未满16周岁不能骑电动自行车上路;未满18周岁不骑摩托车。
4. 不打伞骑车、不脱手骑车、不骑车带人、不骑“病”车(有故障的车)、不骑快车、不与机动车抢道、不平行骑车。
5.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要遵守秩序,在车上时,要坐稳扶好,不能擅自将胳膊、头等部位伸出窗外。
6. 不要在行驶的车上吃东西,防止紧急刹车时,咬到舌头或食物误入呼吸道造成窒息。
7. 坐轿车要坐在后排座位,4岁以下孩子必须使用儿童安全座椅,并且大人不要抱着孩子坐在副驾驶位上。
8. 警惕汽车盲区,不要靠近汽车在行驶和倒车时的盲区,不要蹲在车前玩耍等,在家门口、小区内也不能放松警惕。
9.拒乘“黑车”,不乘坐无营运资质车辆或包租无营运资质等非法车辆离返校,不在非正规站点乘坐车辆,不乘坐超员车、无证车等无安全保障车辆。
过马路要看交通信号灯
步行时,要走人行道,先看左侧车辆,后看右侧车辆,靠右侧行走。过马路要看交通信号灯:绿灯亮时,可通行;红灯亮时,禁止通行。
过马路要遵守交通规则
过马路时,要看好交通信号灯,仔细观察路况,不可在马路上追逐打闹。
不在马路上奔跑
一定要记住,不能在马路上嬉戏打闹。不在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上进行打闹、猛跑、踢球等活动。不攀爬车辆、不俯身并行、互相追逐。
不翻越围栏
不做违规违法行为,遵守交通规则从自身做起。
大手拉小手
安全大家有
懂得交通安全知识
养成文明交通习惯
交通安全从我做起
04
居家安全不可少
室内安全
1. 不要太靠近窗户、阳台或者楼梯护栏,避免高处坠落。
2. 不要玩电器设备,不要让电器沾上水,不能用湿手、湿布触碰电器。
3. 远离脱落及裸露线头,不要随意拆卸、安装电源线路、插座、插头等。
4.正确使用厨房用品,注意用气安全。
5. 消毒剂等有害物品不得随意接触,更严禁食用。
6.遇上火灾及时逃生自救,不贪念钱财,及时报警救援。
电梯安全
1. 进出电梯的时候,先确认电梯到达了再行动。
2. 进电梯后,站在安全的区域。不要靠门站立,以防电梯门突然打开。
3. 不要将手放在电梯门旁,以防挤伤手指,不做危险的动作。
4. 不要随意拍打、踢踹、蹦跳,以防电梯坠落。
5. 不要随便按电梯旁边的按钮,以防电梯故障。
6.被困在电梯里,正确进行保护自身安全并寻求救援。
05
网络安全,防诈骗需谨记
近期,电信网络诈骗花样层出不穷,涉及师生家长诈骗案例屡有发生。这些迷人眼的诈骗手段如何识破?诈骗风险如何规避?通过典型案例分享揭露诈骗套路,提高师生家长反诈防诈意识,练就“火眼金睛”,拒绝上当受骗。
案例一
5月6日晚22时许,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某小学一家长企业微信群里,“数学老师”突然发布消息,要求家长以发红包的形式缴纳200元资料费。该缴费信息刚发出不久,立即有一名“家长”按要求发了红包。
骗子唱双簧
几乎是同一时间,真正的老师看到聊天记录后赶紧发信息阻止,提醒家长们“不要发红包”。
真老师提醒
家长们这才得知原先要求缴费的“数学老师”尽管昵称和头像都和真正的数学老师一致,但身份确系假冒的,连发红包缴费的“家长”也是骗子的托,目的是营造缴费场景,诱骗其他家长进行缴费。
骗子看着自己的一招“瞒天过海”被当场拆穿,气急败坏地在群里公然发语音辱骂老师,后被班主任清除出群聊,及时避免家长被骗。
假冒的“数学老师”和“家长”是怎么进群的呢?原来,该班级企业微信群存在管理漏洞,没有设置群主审核同意后方可入群,且群中老师个人微信信息不完善,造成身份无法确认,使骗子可以轻松通过搜索扫码混进微信群,并盗用昵称和头像施骗。
松朗
反诈小课堂
1.学会辨别真假老师
家长们在班级群内发现有人发布收缴学杂费、资料费等信息,先不要急于在群里交费,可以先在群内查看是否有相同头像图片的两个班主任账号,如有两个账号,则需要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与真老师核实。
如在企业微信班级群,班主任在群内有独特的橙色小尾巴标识,且点开班主任名片即可看到实名认证信息,即便骗子将头像和群昵称都更换为真班主任信息,也可以轻松一眼识别。所以,老师在企业微信群里要明确“工作号”,认证为“企业微信主体身份”,而非个人微信号,否则家长无法辨认正确身份。
2.加强群聊管理
群主要加强群聊管理,开启入群验证功能,并实行实名制,对每一位入群的成员身份进行审核,避免陌生人随意加入班级群。
3.及时清除未实名可疑人员
老师应不定时对本班级的QQ群、微信群成员身份进行核查,对身份存疑的账号要尽快清除出群。
4.班级群安全管理
不要随意在网上发布班级群的相关信息,不要给陌生人分享二维码进群。
松朗
防诈骗口诀
“熟人”收费请谨慎,转账必须要验证。
案例二
2022年9月的一个周末,珠海市李老师在家接到一个自称是“广东省公安厅”的电话,称她涉嫌一宗诈骗案,部分犯罪分子已在北京落网,并从犯罪分子身上搜到一张李老师名下的银行卡,这张卡涉及几百万的涉案金额。
李老师在电话里坚决否认这项莫须有的罪名。对方称,很有可能是李老师的身份信息遭到泄露,被他人冒用进行犯罪,具体情况他也不了解,建议李老师直接跟北京公安联系,他这边可以帮忙转接过去。
当对方把电话转接到“北京公安”的“陈警官”后,李老师表示自己从未参与违法犯罪,是被不法分子冒用了身份,她是被冤枉的。然而,电话里的“陈警官”表示:“你确实涉嫌犯罪,作为警察个人,我相信你可能是被冤枉的,但作为公安机关,我必须对人民负责,要对你进行调查。”这位“陈警官”满口各种司法术语,恐吓李老师如不配合调查会立马将其逮捕归案,严重的话要判10到15年有期徒刑。
随后,“陈警官”提出:“你要找个没人的地方配合调查,去宾馆也行,我们会监听你的环境音有其他人在场就是妨碍司法公正。而且,该案还在保密侦查阶段,你不能跟任何人说,否则谁知道了,谁就要一起接受调查,包括你的家人。”
李老师随即在附近找了家宾馆,并把自己反锁在房间里,在“陈警官”的指示下,添加QQ,安装指定第三方会议APP。
“陈警官”让其打开安装的第三方会议APP,发起视频聊天。画面中,“陈警官”身穿警服,坐在“公安局”的办公场所,并出示警官证证明身份。短暂视频后,“陈警官”还发来一个网址和案件编号,让李老师在上面自己查询案件信息。李老师点开后,发现是“中国最高人民法院”的网站,输入案件编号查询后,显示盖有公章的通缉令,还显示着自己的姓名、身份证号码和罪名。平日里比较警觉的李老师彻底崩溃了,这下她再也没有办法说服自己与案件无关了。
这时,“陈警官”表示因为是账户涉嫌犯罪,所以警方要对这个账户进行资金清查。李老师在“陈警官”的指示下开启屏幕共享,并逐个点开银行APP查询账户余额后,将资金归集到一张银行卡上,她以为这些操作都是在配合案件调查。直到李老师的手机接连收到几条转账短信验证码和转账信息后,她开始意识到不对劲,自己明明没有操作转账但卡里的钱陆续被转到陌生账号。“陈警官”解释称,这些钱是系统自动转到银监会的验证账号里,资金清查完没问题便会原路返回。
后来,“陈警官”还让李老师打开网贷平台操作贷款,说还要查验网贷账户的资金,李老师越想越不对劲,于是追问对方何时把钱退回来,结果对方立即将她拉黑,李老师才发现自己被骗了,共计损失9万余元。
松朗
反诈小课堂
1.骗子利用大众敬畏公检法机关权威的心理,冒充公检法、医保局等单位的工作人员,谎称受害者涉嫌“洗钱”“诈骗”“散播虚假信息”等罪名,制造紧张氛围,影响受害者正常判断力。
2.普通市民接到自称公检法的来电不会质疑其真实性,因为涉嫌犯罪非同小可,受害者更多的是认为警方搞错了,于是极力否认罪名。
3.骗子以“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易遭泄露”为由,让受害者相信不法分子冒用受害者身份信息去犯罪,让“罪名”看似顺理成章。
4.受害者相信自己身份被冒用来犯罪的事实后,迫切需要对方的帮助来证明清白。
5.骗子以案件敏感必须保密为由,要求受害者离开住所、单位且不得与外界联系,否则会牵连家人,此举是为避免他人识破骗局及规避民警上门开展劝阻,同时会在持续通话中不断对受害者进行“洗脑”,逐渐攻破受害者心理防线。
6.受害者急于洗脱罪名,本能地被对方牵着陷入“自证清白”的圈套。
7.骗子不惜真人上演,通过出示仿冒证件、穿警服与受害人视频,甚至展示高仿真的办案审讯场景等进行震慑恐吓,并通过伪造警官证、“通缉令”“逮捕证”,搭建非常逼真的虚假网站,骗取受害者信任。
8.受害者看到伪造的文书和非常逼真的虚假网站,对此深信不疑,一心只想快速洗脱嫌疑。
9.为避免受害人警觉,骗子避开“转账”字眼,以“资金审查”为由,要求受害者开启“屏幕共享”,登录网银APP,将资金归集到一张银行卡上。在受害者进行上述操作时,骗子便通过“屏幕共享”功能获取其银行APP登录密码、转账密码和短信验证码,在另一头操作转账,实施诈骗。
松朗
防诈骗口诀
电话冒充公检法,都是骗子在演戏。
案例三
日前,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审结了一起涉及高考招生的诈骗案件。被告人刘某对肖某称自己和A音乐学院有“计划内预留名额”的协议,只要肖某支付12万元操作费,孩子不用考试就可以通过特招被A音乐学院录取,并且会找A音乐学院的老师给孩子进行免费培训。后来肖某发现并未有事先约定好的艺术培训,且A音乐学院录取名单中也没有肖某好友孩子的名字,肖某也联系不到刘某。后经肖某电话咨询,A音乐学院招生办回复其从来没有“计划内预留名额”,肖某意识到被刘某骗了,遂报警。
被告人刘某向“慕名而来”的杨某介绍称自己与各个艺术体育类大学的书记、校长都很熟,可以托关系让孩子在合同期间被某体育学院体育舞蹈专业录取,如未被录取,7日内退还所有费用。杨某当场与刘某签订了一份居间协议,支付9.5万元的费用。后来杨某在约定日期仍未收到孩子的录取通知书,于是询问刘某具体情况,刘某还欺骗杨某称其孩子已被录取,但还需要缴纳某体育学院大一的学费,杨某遂向刘某转账1.1万元。刘某后续还给杨某寄了一份某体育学院补充入学行程安排、补录申请表和补充入学说明书让其填写,称其孩子可以被某体育学院录取了,但还需要等。但直到杨某报案,都没有收到录取通知书。
对本案中的其他被害人,刘某采取的也是类似的诈骗方式,最终骗取9名高考学生家长共计80余万元。
法院经审理后认为,被告人刘某向被害人所声称的可通过各种方式帮助被害人子女进入国内或国外高校就读的办事能力系其虚构,各被害人因对刘某所虚构的办事能力陷入错误认识而交付钱款,刘某也并未将钱款用于被害人所托事项。刘某在明知其受托事项无法办理的情况下,面对被害人长时间、多次的质疑、追问和催要钱款,仍编造种种借口予以拖延,在案发前拒不退还相关款项,足见其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之目的,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且数额特别巨大,依法应予惩处。
一审法院判决刘某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一年,剥夺政治权利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十一万元。刘某不服,提出上诉,经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二审审理,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松朗
反诈小课堂
纵观近年来利用高考进行诈骗的案件,犯罪分子的诈骗手段层出不穷,有的虚构有“内部名额”等特殊录取渠道,谎称低分也可上名校;有的伪造国外高校的招录计划,承诺出国入学全解决;有的散布支付费用可以提前查询和调高考试分数;有的甚至通过租赁房屋、聘请师资、安排军训等方式,欺骗学生和家长已经实际入学。犯罪分子的最终目的就是利用考生和家长信息不对称以及焦急、侥幸的心理,大肆骗取钱财。高考升学无捷径可走,要从正规渠道了解、确认考试招生政策和信息,切勿存侥幸心理,以免掉入不法分子的招生陷阱。
松朗
防诈骗口诀
所谓内幕和信息,全是骗子耍把戏。
案例四
最近,某中学的黄老师在家接到一个陌生女子电话,对方自称是快递公司的工作人员,说她的一个快递在运输途中丢失了,现在给她办理三倍赔偿手续,一共可退还198元。
黄老师正好有一个网购的商品没收到快递,半信半疑之际,客服准确说出了她购物的详细信息,包括购买物品信息、订单编号、下单时间等,她便放松了警惕。
客服让她打开支付宝,搜索备用金,就能看到退回的赔偿款,点击提现即可。黄老师按照对方指令操作后,在备用金内点击提现,不一会儿500元就到自己的账号内。按对方承诺的理赔金额,理应退还198元,结果提现了500元。这是怎么回事?
黄老师立刻去问客服,结果对方说黄老师操作失误,多领的302元要还给店家,否则会构成“恶意领取理赔金”,影响个人征信。黄老师吓得赶紧把302元转到对方指定的银行账号。
随后,对方说还要关闭备用金功能才行,否则黄老师每年将支付30000元的费用。黄老师按着对方的提示下载了“腾X会议”手机APP,客服教她打开手机银行,在转账金额处输入一个代码110001,将该代码输入到手机银行的金额处以后,点击付款就能获取关闭备用金的代码,之后备用金就能关闭了。黄老师信了,按对方要求使用手机银行APP将110001的数字输入到了金额处。
黄老师按要求操作后,发现自己银行卡内的110001元就被转走了,黄老师越想越不对劲,随后客服将她删除好友并拉黑,她才意识到被骗了。
松朗
反诈小课堂
在接到快递丢失或损坏声称可以理赔的电话时,请多加留心,尤其是“00”或“+”开头的境外来电,自称是客服要退款到“备用金”的都是诈骗!唯一可靠且安全的理赔通道就是通过官方平台原路退回。也就是说,在哪个平台网购的,就回到哪个平台的官网或APP找客服进行理赔。
松朗
防诈骗口诀
丢失快递莫慌张,理赔只认准官方。
青少年学生涉电信网络诈骗案例
案例一
近日,东莞樟木头镇
就有一家长发现账户被转走36万余元
一问才知道是小孩玩手机游戏被诈骗了
一个多小时 卡内36万余元不翼而飞
6月19日凌晨,陈先生带着自己13岁的儿子小陈急匆匆向东莞樟木头警方报案,称被网络诈骗。
民警马上向陈先生了解情况。原来,陈先生趁着周末带孩子回老家办事。由于平时需要家长手机接收学校布置的作业,陈先生就将自己的手机交给小陈,自己办事去了。
到了18日傍晚给车加油时,发现手机绑定的银行卡里竟然没钱了。陈先生一查,手机绑定的银行卡里的36万余元在下午一个多小时内被转走。
玩手机游戏遇到骗子 利诱加恐吓吓坏孩子
陈先生马上想到儿子小陈使用过手机。经过详细询问,小陈讲出了被骗子诈骗的过程。
原来,18日下午,小陈用爸爸的手机玩一款叫“蛋仔派对”游戏时看到一个昵称“蛋仔派送员”的信息,称可以添加对方领取“蛋仔派对免费皮肤礼包”。小陈就添加了对方QQ单独联系。
添加对方QQ后,对方就告诉小陈怎么领取。当小陈领取后,突然弹出一个窗口,称小陈系未成年人,涉嫌违规领取游戏皮肤,要罚款5-20万元,并称如果不及时处理,还要抓小陈的爸爸妈妈坐牢,同时还发来一些戴手铐的图片恐吓小陈。这下,小陈一下就被吓到了。
涉世未深,一步步走进骗子圈套
在骗子的诱导下,小陈下载了“腾讯会议”“云闪付”app,然后又在骗子指导下打开“云闪付”添加了家长两张银行卡信息。
这时,骗子在微信给小陈发了一个二维码,让小陈使用微信扫码就可以得到“免费的蛋仔派对皮肤”并且会帮其把“蛋仔派对皮肤”兑换到游戏账号上。
小陈相信了对方的话,就按照对方的要求,把收到的银行卡验证码信息也截屏发给对方。
完成操作后,对方就发信息让小陈删除截屏信息及联系的相关信息,不然会有麻烦……
案例二
周末在家休息的小芳(化名)拿着手机在刷视频,就当小芳玩得正起劲时,某网友通过聊天界面联系小芳,自称是游戏公司工作人员,可以免费送她"蛋仔派对"皮肤。
为获得更炫酷的游戏体验,小芳根据提示添加了对方QQ好友,并把"蛋仔派对"账号告诉了对方。没一会儿,小芳等到的不是游戏皮肤,而是对方突然的翻脸…
对方称小芳是未成年人,刚刚送皮肤的操作违反了规定,国家将冻结其游戏公司账号,里面有6万元无法取出。"如果不解冻,就追究你监护人的责任。"
为了避免父母蒙受"不白之冤",小芳又按对方要求,拿着母亲的手机,通过视频教学引导小芳完成操作。就这样,小芳在对方的引导下,通过其母亲的支付宝分56次向对方转账累积7万多元。
东莞市反诈骗中心提醒您
暑期临近,提高警惕
今年以来,学生因玩网络游戏被类似诈骗手法诈骗的案件屡屡发生。公安机关提醒广大家长,平时一定要注意孩子使用手机情况,尽量避免孩子单独使用手机。具体要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平时要教育孩子,将相关案例讲给孩子听,提高孩子的警惕性;
✦要时刻注意孩子使用手机的情况,经常查看手机上是否有不是家长安装的App;
✦要留意孩子的异常举动,如背着家长偷偷操作手机、躲到房里很长时间等;
✦要注意孩子在微信、QQ等社交媒体上的聊天情况,及时阻断与骗子的通联。
对此,不少网友表示
"骗子无处不在,防不胜防!"
"骗子太可怕了"
电信诈骗层出不穷,
再次提醒各位同学们,
一定要提高警惕!
1. 健康上网,上网时间要有节制。
2. 警惕网络上主动加好友的陌生人,谨慎加入群聊,添加陌生人或加入陌生群之前,一定要请大人核实对方身份。
3. 家长们要做好自身手机支付的安全措施,莫轻易告知孩子手机支付密码、银行支付密码等重要信息,并告诉孩子不要盲目扫描二维码,更不要盲目点击来源不明的链接。
4.正确看待网络的作用,辨别不良信息,拒绝有害低俗信息的诱惑,学会控制欲望,学会自律。
5. 请勿沉迷手机、游戏、网络,会极大损害身心、健康。不玩色情、暴力等不健康游戏,不看色情、暴力信息(视频)。
6.做一个文明用网的学生。网络上虽然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言论,但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言论负责,不散布对人有攻击性的言论,不传播违反中小学生行为规范甚至触犯法律的内容。不管在网络上,还是在现实中,都要做一个守法的公民。
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学生、家长、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让我们携起手,肩并肩,齐心协力向未来,确保每一位学子在秋季开学时平安健康返校!